来源:ob体育最新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12-25 06:36:19
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具有广谱抗癌作用,在临床上大多数都用在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然而,能天然产生这类生物碱的植物几乎都已濒临灭绝。因此,科学家试图找到人工合成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方法。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热科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乔飞团队,首次解析了海南粗榧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碳骨架分子的生物合成通路,并明确了多巴胺和4-羟基苯丙醛(4-HDCA)的生物合成途径,为这一广谱抗癌药物的生物合成奠定基础。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乔飞告诉《中国科学报》,作为抗癌药物,三尖杉酯类生物碱中的高三尖杉酯碱和三尖杉酯碱已经纳入我国药典,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批准高三尖杉酯碱在临床使用。
不过当前,三尖杉酯类生物碱主要提取自三尖杉科植物。该科植物主要有三尖杉和粗榧,生长都极其缓慢,生境狭窄,多处于濒危边缘。
并且,这类植物中的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含量极低,大量提取十分艰难。化学合成也未能解决其商业化生产的难题,导致该药品价格昂贵,成为其临床上普遍的使用的主要障碍。
要想解决人工合成三尖杉酯碱的问题,还得从其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入手。海南粗榧就这样进入了乔飞团队的视线。
海南粗榧主要分布在海南岛,是我国特有的濒危植物。由于海南粗榧是国内含有抑瘤生物碱种类最多和含量最高的树种,其提炼的药物对各类肿瘤、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癌有特殊疗效,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天然抗癌药源和晚期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被誉为“抗癌奇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李意德曾撰文,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展野生植物抗癌药物提取筛选研究,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与中国人民187医院等单位联合研究之后发现,海南粗榧中的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这两个成分拥有非常良好的抑制癌细胞的作用,且产于海南的海南粗榧药效比云南产的效果好很多。这项研究成果于1985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现已证明,海南粗榧树体内天然合成的酯类生物碱种类最多,共有11种,尤其是在动物及临床试验上有显著抑瘤作用的4种酯碱——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脱氧三尖杉酯碱和异三尖杉酯碱,在海南粗榧中含量最高,抑瘤效果更显著,对各类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癌有特殊疗效。
然而,海南粗榧生长缓慢、数量稀少,零星分布于海南岛热带雨林之中。乔飞告诉《中国科学报》,20世纪70年代,热科院植物园里种下了两棵海南粗榧,然而至今树干直径只有20厘米。
“海南粗榧在全海南大约分布有几千株,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而且,海南粗榧开花成熟需要200多年的生长期。”已在海南工作12年的乔飞只见过两株成年海南粗榧结果。海南粗榧雌雄异株,那些零星分布的雌树,往往由于周围缺乏雄树而无法受精结果。
如何在大量获取抗癌药物的同时不破坏野生植物资源?这成为乔飞团队要解决的难题。
资料显示,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属于苯乙基异喹啉类生物碱(PIAs)。PIAs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主要有3种类型:秋水仙碱、三尖杉碱和高刺酮碱。该类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碳骨架,但是其碳骨架的生物合成通路一直未能被详细勾勒出来。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热科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化鹏介绍,为解决三尖杉酯类生物碱人工合成的难题,2011年开始,他们选择三尖杉科植物中生物碱含量最高的海南粗榧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解析其合成通路,并找到相关的关键基因。
然而,作为一种裸子植物,海南粗榧基因组庞大,估计约有20G大小,目前尚未获得可供参考的基因组图谱。而对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通路的解析,在世界上尚属空白,没有可以借鉴的资料。这为解析合成通路、寻找关键基因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已知分为上中下游三条主要通路。”乔飞介绍,第一步,上游通路合成碳骨架,这种骨架在PIAs中基本相同;第二步,中游通路对碳骨架进行变构,把碳骨架“扭”成不同结构,形成母核;第三步,下游通路给母核加上一个小分子组成的“小尾巴”,使得该结构获得活性,从而成为不一样的三尖杉酯类生物碱。
“我们从上游通路入手,对关键氨基酸进行搜寻、功能注释、进化分析等,推测其可能属于病程相关蛋白家族。”乔飞解释道,病程相关蛋白原来是一类作用不明晰的蛋白质,往往在植物遭受病害的条件下大量产生,故而得名。
借助全长转录组,他们对病程相关蛋白家族成员进行了逐个验证。经过长期反复实验研究,他们发现了PIAs碳骨架形成关键酶PSS。进而他们又对PIAs母核上游生物合成中7步共30个候选基因进行了全部的功能验证,打通了整个合成通路。
结果发现,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碳骨架由关键节点性化合物4-HDCA和多巴胺缩合而成。
自半个多世纪之前发现多巴胺以来,人们已经逐步明确其在多数动植物中均由酪氨酸衍生而来。但在能合成生物碱的植物中,人们并没找到合成多巴胺的同源基因。这使得生物碱植物中多巴胺的生物合成成为一个待解之谜。
孙化鹏介绍,他们经过多轮筛选验证实验,明确了多酚氧化酶PPO家族承担着在生物碱植物中催化合成多巴胺的作用。而4-HDCA由肉桂酸羟基化形成。二者在病程相关蛋白催化之下,缩合形成了PIAs碳骨架,完成了上游通路。
“上游合成通路的解析将极大让我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三尖杉酯类生物碱药物,不但可以降低药物的价格,还能够大大减少从野外采集植物,从而保护野生植物。”乔飞说。
不过,乔飞认为,由于中游和下游通路尚未解析,距离人工生物合成三尖杉酯类生物碱药物尚远。因此,他们准备效仿美国和韩国利用红豆杉细胞反应器生产紫杉醇的方法,研发利用海南粗榧细胞工程技术,创建适合液体悬浮培养的细胞系,诱导产生三尖杉酯类生物碱。据悉,这一工作已经在实验室阶段获得了进展。
“接下来就是研究怎么样提高产量。此外,从三角瓶的实验室研究放大到工业发酵罐,其间还有非常多的工艺需要研发。”乔飞告诉《中国科学报》,目前,类似的发酵工艺仅被少数几个国家掌握,作为技术秘密没资料可以借鉴,他们只能一步步攻克难关。
这项工作为获取该类生物碱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为保护和开发海南粗榧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热带地区植物资源丰富,蕴含着丰富的基因资源。特别是药用植物方面,很多珍稀基因资源仍需要挖掘。基因资源、代谢通路明确后,即可结合现代生物技术,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实现药物现代化生产。”乔飞说。(李晨)
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发创新团队负责人周黎:穿越极端环境和复杂地貌,中国高铁一路向“前”!
【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跨过困境的海,架起“争气”的桥
据《自然》报道,经过数月攀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终于到达了一个火星陨石坑的边缘。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马欢团队围绕大脑生物能量神经可塑性调控与认知衰老开展了研究,发现在学习记忆或者人工诱导的神经活动下,神经元突触附近的线粒体基因转录明显地增加,促进大脑能量供给。
2024年,中国科技界捷报频传,大国重器亮点纷呈,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一项项科技成果,不仅标注着科技发展的中国高度,也为全球科学技术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凤凰山脚下,由十多栋楼房组成的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安静整洁,完全看不出这里曾是繁忙的工业生产厂房。隔着厚厚的玻璃,张国平和记者说:“那台不锈钢反应釜正在进行临时键合材料工程化放大试验。
放眼全国,各地积极发挥科学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这些可降解植入的‘骨头’,都是微细粉末颗粒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熊仕显介绍,该研究院拥有澳大利亚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以及帅词俊、赵宝军、陈斌等国家级人才。
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审稿”)12月21日上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热情参加和支持科普活动”。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黄万波日前介绍,经过1985年至2024年的五轮系统发掘,研究人员已从巫山龙骨坡遗址采集到118种哺乳动物化石和超过2000件石制品。最近的古地磁测年根据结果得出,这些化石和石制品形成时间为距今200万至250万年,其中超过一半的哺乳动物化石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属种。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的发挥科学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以科学技术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还没到腊月,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吴家店镇包畈村村民陈亚舫已开始忙着订年猪。
两根“玻璃针”机器手,快速翻转细胞,准确无误地找到细胞切入点,精准提取细胞核后,再注入体细胞核……前后不过86秒,一个完整的细胞胚胎就已“孕育”完成,随后开启“克隆之旅”。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和AI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
我国科学家获取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
近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
在位于地下700米的液体灌装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紧接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纯水,并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中。
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评选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8日在京发布,CAR-T细胞疗法、嫦娥六号、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柔性显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智能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手术机器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超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入选。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
© 2015 ob体育最新官网入口 tech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22465号-1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区唐山路19号 电话:0631-56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