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产品展示 交钥匙工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把握改革机遇 奋斗实现价值 集团各单位职工爱岗敬业岗位奉献的故事(三)

来源:ob体育最新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7-14 05:36:12

  10月9日,已是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公司三车间丝网印刷工序工序长的张俊果,看着新员工有些生硬的操作,不由回想起自己的过往。

  2009年大学毕业后,张俊果进入平禹煤电公司从事财务工作。他原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一眼就望到底了。谁曾想,2016年,矿井效益不好,开始实施人员转岗。这一年,张俊果的小女儿出生,妻子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养家的重担落在他一个人肩上。虽然单位领导的挽留让他舍不得离开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但每月微薄的薪水实在难以负担一家四口的开销。他不得不主动申请转岗。

  因为专业过硬,在转岗待业的近一年时间里,张俊果并没有为生计发过愁。刚走出矿井,他就到一个企业当会计,每月收入比之前多了近1000元。

  尽管不在矿井工作,张俊果还是习惯每天关注原单位微信群里发布的消息,得知了集团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推进煤炭产业职工向非煤产业转移。他相信,转岗待业是暂时的,集团一定会为煤矿转岗职工谋求更好的出路。

  2017年上半年的一天,张俊果查看微信群内的消息时,看到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公司面向平禹煤电公司转岗职工招聘。那一刻,张俊果并未意识到,这则消息将改变他和妻子的命运。抱着要做“吃螃蟹的人”的想法,他和妻子一起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招聘。

  条件审核通过后,张俊果和妻子经过培训,正式加入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公司。当得知自己被分配到丝网印刷工序时,张俊果很激动,因为这是电池片生产工序中技术上的含金量最高、质量发展要求最严的一道工序,表明新单位领导对自己的信任。没过多久,他心里就开始打退堂鼓,不确定自己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

  好在张俊果学习能力很强,还有股不服输的劲头。他认真记下丝网印刷工序的操作要领、需要注意的几点等,一遍又一遍地将浆板、刮刀按步骤安装、调试、拆除,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老职工和技术人员请教。没多久,他就能熟练操作了。张俊果的妻子也不甘示弱,在丝网测试工序岗位上不断精进技术。

  到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张俊果和妻子每人每月的收入都超过了4000元。2019年,张俊果被公司评为先进个人。2020年6月,该公司二期2GW高效单晶硅电池片项目投产后,他当上了三车间丝网印刷工序工序长。

  “转岗后,我和妻子不仅学到了新技术,还拿到了高工资。我们原来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每月还能存点儿钱。”谈起转岗后的收获,张俊果乐得合不拢嘴。

  张俊果坦言,他和妻子都特别珍惜新岗位。今后,无论在哪个岗位,他们都会全力以赴,为集团产业体系调整和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首席记者 许鹏昊 通讯员 甄永彬)9月份,十矿对去年11月至今年8月管理人员入井情况做了公示,其中开拓二队队长赵超入井数连续9次进入前十名。

  “只有吃透现场,安全上才能放心,安排工作才能更加合理。”10月9日,赵超对记者说。

  今年34岁的赵超从河南理工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该矿开拓二队工作。得益于该矿在人才培养使用等方面的改革举措,踏实肯干的赵超从开掘工干起,再到副组长、组长、技术主管,直至去年9月份担任该队队长。

  职务虽然在变,但赵超对工作的认线月份,该矿交给开拓二队一项紧急任务。接到任务后,赵超立即成立工作专班,对工作进行细致安排。

  由于井下工作环境和温度较高,赵超要求职工每干两三个小时必须换班,尽量缩短高温下的上班时间,而他却始终盯在现场。最终,该队干部职工顺利完成了这项任务,为矿上回到正常状态生产秩序作出了积极贡献。

  赵超说,面对这样的硬仗,虽然困难多一些,大家也辛苦一些,但最能锻炼队伍,提升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自担任队长以来,赵超把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确保安全高效进尺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经常组织大家学习外部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不管生产任务有多忙,始终严格把关,要求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推倒重来,为高效进尺创造条件。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赵超制定和完善各种激励制度,调动职工进尺创纪录的积极性,使进尺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在巷道内掘进施工,找准层位是关键。前段时间,该队在施工中遇到地质结构,巷道层位难以把握,不但进度受一定的影响,而且两帮成型也不好。对此,赵超积极与地测队沟通,分析讨论,优化实施工程的方案,最终摸准了层位情况,有效提升了进尺效率,提高了工程质量。

  虽然担任队长,但赵超仍经常向井下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傅们请教,听取他们在工作分配、施工工艺等方面的意见。同时,由于队里年轻人比较多,赵超经常组织并且开展技术培养和训练、经验交流等活动,帮大家更快地成长成才。

  “生产中遇到困难不可怕,怕的是遇到困难就想绕着、躲着。矿上让我担任队长,就是要把开拓二队打造成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赵超说。

  (本报首席记者 许鹏昊 通讯员 魏俊豪)2007年,薛超从河南理工大学机械电子专业毕业后,来到四矿采煤二队,当上了一名机电技术员。当时,该矿“宏图工作室”刚刚成立,薛超就报名成为工作室的一员。程宏图看他对技术痴迷,就收他为徒弟。

  “刚开始有效学习时,一张电路图我整整看了一个星期才看明白。那段时间,我满脑子都是密密麻麻的电路图。”10月12日,已是四矿综采综掘科技术主管的薛超对记者说。

  图看懂了,薛超就一头扎进综机大修厂,努力掌握全矿4个采煤队安装回收的26种开关的维修方法。

  如饥似渴地学习,为薛超顺利解决实际在做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只要接到井下机电设施发生故障的电话,薛超就立即赶到现场,无论深夜还是节假日,多年来始终如此。勤学善思加上敬业奉献,让他逐渐成长为全矿处理综采电气设备故障的专家。

  多年来,薛超在处理综采电气设备故障方面总结出许多经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电牵引采煤机故障排除工作法、馈电兼容工作法等在全矿推广。

  去年,为建设全省首套薄煤层智能化工作面,该矿成立了智能化技术小组,并安排薛超担任小组组长,负责整体调试安装工作。为圆满达成目标,薛超和小组12名成员持续工作两个多月,没有休息过一天。

  此外,薛超还带领小组成员根据地面调试步骤及遇到的问题,编写了薄煤层智能化工作面应用手册,图文并茂地对智能化设备原理进行解析,对智能化设备操作的过程进行分步解说,对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实例分析。

  “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宏图工作室’对我的培养。这里就是我的‘加油站’‘充电桩’。现在矿上正大力建设智能矿山,我希望能够通过‘宏图工作室’,让更多的职工学有所长,为矿上培养更多的高技能综采电气技术人员。”薛超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薛超已组织职工进行了300多次技术交流,培训职工万余人次;组织编写了《综采机电设施故障分析处理流程图》《综采维修电工》等教材,其中《综采机电设施故障分析处理流程图》荣获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河南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他的徒弟大多成长为矿上的技术大拿。与此同时,他还牵头完成了40余项技术攻关,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4项,市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7项。

  (首席记者 薛亚丽 通讯员 胡小艳)今年38岁的赵文菲原是十二矿运输队的一名职工,今年响应矿上号召,自愿转岗到东鑫焦化公司洗煤厂,成为一名机电检修工。

  “只有公司发展得好,职工才能有更好的未来。转岗是集团改革的重要举措,每名职工都应积极做出响应。”10月11日,赵文菲对记者说。

  新环境、新岗位对于赵文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他坚信,只要有技术,无论在哪里都会吃香。

  刚到新岗位时,赵文菲劲头十足。但是面对陌生的设备,他无从下手,心里十分着急。

  “虽然我以前也从事机电检修工作,但是焦化企业使用的离心机、磁选机等设备都没见过,更别提维修了。”赵文菲说。

  只要肯付出,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赵文菲每天跟着老师傅学技术,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几个月下来,他不仅掌握了这些设备的维修技巧,还能在新岗位上独当一面。

  以前,赵文菲从来就没接触过电焊气割,来到新岗位后,每天都要与焊枪打交道。为了快速掌握焊接技术,每天下班后,他就开始练习,从最简单的焊接铁板练起,一练就是两个 小时,经常累得腰酸腿疼。通过不断练习,现在,他已经完全掌握了相关技术。

  赵文菲不仅勤学好问,还有一股子“倔劲”。前些天,厂里安排他所在的班组检修高压压滤机的滚柱。这对他们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我们对高压压滤机的构造一无所知,厂家也没有派技术人员驻厂。不过了这么多年检修工作,不信完不成这项任务。”赵文菲说。

  赵文菲不断试验、摸索,下班后留在现场仔细研究。最终,赵文菲和同事用了2天时间解决了这个难题,受到领导的表扬。这让赵文菲更有信心在新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

  “对于我来说,转岗不单单是职业的转变,更是人生的转折。我坚信,只要心中有梦想,哪里都是舞台。”赵文菲说。

  (首席记者 陈璐 通讯员 周洋)10月5日,帘子布公司电仪厂电气二原丝工段工段长王增尧早早地来到厂里值班。他换上工作服,带上钥匙、手电筒、测温枪,对主要电仪设备和变电所等关键部位进行巡检, 排查设备隐患。等巡检完毕,已经是两个多小时后了。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他没有急着回家,又带领电气二原丝工段的职工对原丝3系列电气设备做排查,察觉缺陷立即处理,努力为原丝3系列顺利出丝做好准备。

  “集团努力通过改革为职工谋取好日子,我们也要努力守住自己的好日子。”王增尧说。

  王增尧已经在帘子布公司工作了34年。对他来说,今年的国庆假期十分“热闹”。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帘子布公司一度面临“停线最多、产量最少、库存最高、效益锐减、工资骤降”的艰难局面。为打破困局,集团党委高瞻远瞩,实施了“一体化”运营战略。在“一体化”运营战略助力下,帘子布公司突破重围,生产经营形势持续好转,逆风实现产销两旺的新态势。为确保订单按期交货,今年国庆假期,该公司首次全线不停车,车间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

  “‘一体化’运营让企业效益好了,职工收入高了。大家都很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好日子,干起活来更积极了。毕竟那么困难我们都过来了,现在更不能松懈。”王增尧说。

  自1986年进厂,王增尧一直扎根在一线,从事电气设备维修工作。他对所管辖的原丝4个生产系列的2个变电所、7个控制室、1800个控制单元、近4000台电机的情况一清二楚,不仅熟悉每台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维护方法,还认真钻研,对故障易发、频发的设备做技术改造。

  原丝甬道间空间狭小,线路较多,里面安装的白炽灯有可能会出现故障,维修起来较为困难。为大大降低故障率,2019年,王增尧带领该工段职工将4系列的12套白炽灯更换为LED灯。更换后,照明电线接头少了、故障也少了,在有效节能的同时更安全了。

  纺口加热器是原丝工序的重要电气设备,常常会出现接触不良、瓷帽脱落等问题,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还存在安全风险隐患。今年9月份,王增尧和技术骨干一起反复研究讨论,最终对9系列的8个纺口加热器做改造,不仅消除了安全风险隐患,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集团改革政策的受益者,我们该支持改革、助力改革。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日子就会慢慢的好。”王增尧说。


上一篇:隆源压滤机:搭乘环保装备 “顺风车” 下一篇:广州一小学生欲自杀向老师求助后留遗书坠楼法院一审判校方担责四成

© 2015 ob体育最新官网入口 tech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22465号-1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区唐山路19号 电话:0631-56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