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产品展示 交钥匙工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凤竹纺织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ob体育最新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9-19 01:10:20

  报告期,公司仍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产业创新升级方向,积极推动安东新厂各项系统建设工作,通过引进多项智能化、绿色化高端技术及装备系统,致力于打造纺织印染行业数字工厂标杆。在此基础上,公司继续完善现代化管理体系、优化产品订单结构、推进生产数字化管控、严控各项成本费用等,平稳实现各项业绩指标,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在管理体系方面,公司继续按照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及上市公司最新监管要求,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未来将积极探索有特色的民营上市公司治理做法,创建现代化管理体系,为公司正常经营保驾护航;

  在市场开发方面,公司继续秉承以“专注细节,成就完美”的品牌理念,以“努力为顾客提供更满意的产品”的质量方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专注提供有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公司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纺织面料展和行业交流考察,加强与上下游的联系,了解行业面料流行趋势,加强对功能性、环保性的新品种进行开发和市场推介,提高面料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通过不断优化产品订单结构,提高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效益的品种比例,强化产品的适销性和赢利能力,从而在巩固原有客户群的基础上拓展优质品牌客户,提高市场占有率;

  在生产管控方面,公司生产车间全部采用智能节能型生产设备,通过中控自动化系统进行管理,同时引进光伏发电、废水废气余热回收及净化系统等,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能耗;在仓库末端,建成整体实现产线联动的立体化智能仓储系统,从材料入库至成品出库全流程的自动包装、机械手自动分拣分装、AGV无人叉车等全系统自动化24H封闭式运作管理;同时进一步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加强吸收专业人才,不断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并优化工人生产操作流程,降低错误率,提高生产效率。

  在子公司管理方面,公司进一步加强江西凤竹棉纺有限公司的生产管理,规范业务流程和审批程序,明确岗位职责,通过科学配棉,降低原材料成本;通过加强生产管理,技术改造及提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提高棉纱质量;通过开发新产品、新客户促进销售。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及中国证监会公布的2021年3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结果,公司所属行业为“C17纺织业”。公司涉足的织造和染整业务是纺织业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其中染整是针织面料生产的最后和最关键环节;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号召,公司围绕智能制造、绿色环保两大主题,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淘汰部分较落后、浴比偏高的设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公司的产品品质,降低能耗,建设国际先进印染生产线,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目前公司水、电、汽、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产设备已达到世界同行先进水平,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链。

  公司在行内率先通过ISO9001管理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英国ITS公司Intertek生态产品Ⅰ类认证、国际生态纺织品OekoTexStandard100认证(为福建针织漂染行业中第一家取得漂染筒子色纱和针织成品布Oeko生态纺织品标准婴儿产品及直接接触皮肤产品认证证书的生产厂家,突破发达国家设置的环保壁垒)。同时公司成立了福建省内首个纺织品检测实验室,公司检测中心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CNAL”认证。2006年凤竹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这在全国针织行业中尚属首家。近年来,公司又通过全球回收标准(GRS)4.0认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OHSAS180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等等。

  作为实体经济和民生产业的重要组成,在新时代下纺织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格局,以及数字经济、智能化、绿色化等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同时在全球多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纺织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家、地方政府及行业组织为此也出台了不少政策,推动纺织行业转型升级,走向纺织强国之路。以下为部分行业相关政策摘录,并未涵盖所有对行业产生影响的政策,仅供投资者参考。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RCEP实施有助于降低东亚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制度易成本,为区域乃至世界经济注入发展新动力300152),将成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推动我国实现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领域的制度型开放。

  2022年1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2021〕57号),从挖掘进出口潜力、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稳市场主体保订单等三方面提出了十五条举措,要求做好跨周期调节,助企纾困外贸企业,努力保订单、稳预期,促进外贸平稳发展。

  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发〔2021〕29号),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其中,在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要求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深化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集群数字化转型,培育转型支撑服务生态。

  2022年1月14日,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政法〔2021〕215号),明确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自愿合作,统筹资源环境、要素禀赋、产业基础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引导产业合理有序转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完整性,促进形成区域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制造业发展格局。到2025年,产业转移政策环境更加完善,中西部、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显著提升,各地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立足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优势显著提升,制造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区域协同显著增强。

  2022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2021〕59号),就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部署,要求到2025年,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内外联通网络更加完善,政府管理服务持续优化,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更加健全,实现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

  2022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21〕33

  号),明确了到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8%、8%、10%以上、10%以上。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1月24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发布《棉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五大具体发展目标,并从棉纺织行业生产能力、产品结构、技术进步、绿色发展等四个方面共18个指标进行了目标量化,为棉纺织行业下一个五年发展提供方向。

  2022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5方面15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健全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推进废旧纺织品等废弃物分类利用和集中处置、推进数字化融合、推动环境基础设施绿色高效发展、深入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等。

  2022年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发改产业〔2022〕273号),提出多项针对制造业和中小企业的纾困措施,围绕财政税费、金融信贷、保供稳价、投资和外贸外资、用地用能和环境等5个方面打出工业稳增长“组合拳”。

  2022年3月2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安排,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同时部署综合施策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4月1日,由中国棉花协会制定的《“中国棉花”可持续生产》团体标准在行业内正式实施,为国内第一个棉花可持续生产方面的标准,该标准以棉花可持续生产为目标,关注棉花种植过程中农业化学品管理及使用、生态环境保护、棉花质量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等农业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中国棉花”可持续发展项目(CCSD)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2022〕9号),提出深入落实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退税降费政策。推动金融系统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等多种措施,向实体经济让利。

  2022年4月26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工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部署了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实施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行动、深化企业先进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运用、提高制造业产品可靠性水平、提升制造业关键过程质量控制能力、提高质量公共服务效能、推动重点行业质量提升、加快推进工业品牌培育、持续提升“中国制造”品牌形象等九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2022年4月29日,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的要求,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荐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的通知》,以推动传统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其中,印染行业成为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工程的重点行业之一。

  2022年5月6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县城建设发展的根基,晋江市作为全国重点县域城市,产业优势明显、就业容量大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化发展将迎来更大机会,并进一步推动晋江在高质量发展中探索共同富裕的县域实践。

  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为我国首部生物经济的五年规划,明确了生物经济发展的具体任务。其中,要求推广应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品在纺织材料等重点领域,推动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性能,积极开拓生物材料制品市场。

  2022年5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国发〔2022〕12号),提出了六个方面33项具体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等政策,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配套实施细则和补充政策措施,为扎实稳住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2022年5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2022〕18号),提出帮扶外贸企业应对困难挑战,实现进出口保稳提质任务目标,助力稳经济稳产业链供应链的13条政策措施。

  2022年6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将耐水色牢度、耐酸汗渍色牢度、耐碱汗渍色牢度等列为检验项目,并明确了对应的检验方法,项目中还包括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重要指标。

  2022年6月10日,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做出系统部署。明确要求,推进工业领域协同增效,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广绿色设计,探索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产品分销以及回收处置利用全产业链绿色化,加快工业领域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全流程绿色发展,推进工业节能和能效水平提升。

  2022年6月20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印发《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到印染行业重点培育推广智能排产、染化料自动输配送、印花自动调浆、染缸中央集中控制、染缸自动进出布、颜色数字化管理、智能验布、废水处理数字化等解决方案。

  2022年6月21日,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工信部联节〔2022〕72号),提出到202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重点用水行业水效进一步提升,纺织行业主要产品单位取水量下降15%。其中,纺织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向是:染液在线添加浸渍染色、印染废水高效处理回用、喷水织机废水近零排放等;纺织行业水效提升改造升级重点方向为:涤纶织物少水连续染色、低浴比间歇式染色、针织物平幅连续染色、数码喷墨印花、工艺水分质回用、印染废水分质处理和技术集成应用、喷水织机废水高效处理和回用等;创建一批废水循环利用示范企业、园区,提升水重复利用率。

  2022年6月30日,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工信部联消费〔2022〕79号),确立了未来四年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主要目标。提出到2025年,消费品工业领域数字技术融合应用能力明显增强,培育形成一批新品、名品、精品,品种引领力、品质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并在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供给水平明显提高、发展生态持续优化等三个方面明确了具体发展目标。

  2022年7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工信部联节〔2022〕88号),提出“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能源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工作目标,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关于印染行业达峰行动如何推进方面,提出印染行业要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推动行业企业实施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印染行业推广低能耗印染装备,应用低温印染、小浴比染色、针织物连续印染等先进工艺。到2025年,低温、短流程印染低能耗技术应用比例达50%,能源循环利用技术占比达70%;到2030年,印染低能耗技术占比达60%。

  2022年7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发改委、工信部等十六个部门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明确2023年年底前重点工作,提出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有效互动、提升装备制造业标准水平等33项具体措施。其中特别强调,围绕纺织等重点行业,强化跨行业、跨领域产业链标准化协调。

  2022年7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产业〔2022〕1183号),其中提出,到2025年,品牌建设初具成效,品牌对产业提升、区域经济发展、一流企业创建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基本形成层次分明、优势互补、影响力创新力显著增强的品牌体系,品牌建设促进机制和支撑体系更加健全,培育一批品牌管理科学规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一流品牌企业,形成一批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品牌、区域品牌,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取得明显实效,人民群众对中国品牌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到2035年,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中国品牌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力支撑,形成一批质量卓越、优势明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布局合理、竞争力强、充满活力的品牌体系全面形成,中国品牌综合实力进入品牌强国前列,品牌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2年9月27日,商务部印发《支持外贸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主要从六个方面支持外贸稳定发展:一是增强外贸履约能力,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二是积极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抓订单,三是办好第132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线上展,四是激发创新活力,助力稳外贸,五是进一步发挥跨境电商稳外贸的作用,六是强化保障能力,促进贸易畅通。

  2022年10月7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5%。力争到2035年,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素质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

  2022年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发改外资〔2022〕1586号),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引资力度,着力解决外商投资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具体提出三项措施:一是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外商投资流入;二是加强投资服务,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三是引导投资方向,提升外商投资质量。

  2022年10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公开发布第52号令《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促进技术迭代升级,特别指出鼓励和引导外国投资者在印染行业的投资范围:采用数字化智能化印染技术装备、染整清洁生产技术(酶处理、高效短流程前处理、针织物连续平幅前处理、低温前处理及染色、低盐或无盐染色、低尿素印花、小浴比气流或气液染色、数码喷墨印花、泡沫整理等)、功能性整理技术、新型染色加工技术、复合面料加工技术,生产高档纺织面料;智能化筒子纱染色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化纤生产及印染加工的节能降耗、三废治理新产品和新技术。

  2022年12月14日,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意义重大,明确中长期目标和三大重点任务,提出八个方面政策举措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①全球方面: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平衡的特点突出,百年未有变局之下,全球生产和物流遭受阻隔、通胀压力加大;原料价格、运输成本、要素供应面临波动、地缘政治和大国博弈等都冲击着纺织行业的平稳运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明显的“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进一步抬头,“筑墙”、“脱钩”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国家的经贸政策开始趋于保守,更加关注短期利益、当前利益;国家间的经贸往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的合作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阻隔;加上越南、印度、孟加拉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竞合博弈愈加激烈,全球进入了规则的深度调整期,围绕经贸投资、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气候变化等领域的规则制定与博弈如火如荼,行业需要适应日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

  ②技术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目前我国纺织工业绝大部分指标已达到甚至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科技创新已经从“跟跑、并跑”进入“并跑、领跑”并存阶段,报告期仍以“科技创新”、“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为定位和战略重心,随着“智能制造”等的不断升级,传统行业的纺织业仍会受到技术替代的冲击,如生产设备更新换代、技术工艺流程的优化、中控系统代替传统管理等;

  ③绿色、环保方面:全球气候治理形势紧迫性凸显,我国已制定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对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形成刚性要求;以减碳为重点,绿色规则出台和制定更加活跃,并开始影响产业的成本结构与竞争优势;同时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随着“绿色制造”、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先进技术在行业中的推广与应用,环保法律和法规和环境治理要求更加严格,这对纺织印染企业带来的压力不容小觑。

  ④以内需市场为战略基点的“双循环”格局正在形成:人口和区域等深刻影响着格局的发展与演进,行业需要适应这样的变化。

  人口结构方面: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和市场需求的根本来源,人口调整决定着产业与市场的布局,当前老龄化、少子化已成为我国人口变化的显著特征,劳动人口持续下降,人口规模红利不再,尽管有延迟退休和放开“三孩”等政策出台,但扭转劳动力供给态势难度很大。改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模式成为行业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人口产业间和区域间分布方面:当前劳动力正从制造业加快流失,很多新生代劳动力更偏好服务业,更加倾向于慢就业、短工化、高流动的就业形态;人口流动的方向与产业转移的方向相背离。我国人力资源持续向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聚集,而产业的主体布局在县域经济、产业转移的空间在中西部。

  区域结构方面:一方面区域发展呈现高度集聚、层次分明等趋势,2020年长三角、珠三角等七大城市群汇聚了全国5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63%的GDP。另一方面,区域发展南快北慢的态势仍在延续,城乡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2019年南北经济总量差距扩大至29个百分点;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2.56。如何将城市群的梯度势差、南北和城乡差距等转化为区域协同发展优势,是产业布局的重要方向。

  ①把握国际局势动态、行业发展趋势,加强宏观战略意识和危机意识,同时不断加强生产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保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②注重品牌建设,加强营销管理。实施大品牌消费升级战略,利用现有优势做大做强;加大新产品开发、工艺流程自主研发,坚持功能性、多用途、舒适性、新花色、新品种等面料的产品开发策略,不断提高面料的品质、档次和附加值,强化产品适销性;

  ③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快技术升级。积极推动技术改造,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探索国内外高端智能技术,提高公司的产品品质,保持和提升竞争力;

  ④落实绿色环保理念,加强管控力度。严格履行国家各项环保政策、采用治污减污、节能降耗技术,推行清洁工艺生产流程和废水回收利用,污水处理等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颁布的环保标准。

  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重视员工利益及人才培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晋升空间,激发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创作力;优化公司薪资结构,增强企业正能量,帮忙员工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以此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让员工有归属感,在企业生根、开花、结果;

  ⑥提早布局,秉着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理念,以智能、绿色为主题,加快升级改造,利用智能技术、绿色技术,已在安东投建现代化的新型的印染工厂并致力成为印染行业的标杆。

  2022年,百年变局,地缘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内经济受到极端天气等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反复冲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演化,印染行业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报告期2022年行业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压力明显增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12月,印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556.22亿米,同比下降7.52%,降幅较1-11月扩大0.47个百分点。全年来看,一季度,行业生产形势基本良好,印染布产量维持正增长,二季度开始,俄乌冲突加剧、欧美加速收紧货币政策等因素对终端消费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印染布产量增速逐季回落。总需求不足是当前行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202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0.2%,其中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下降6.5%,较2021年同期回落19.2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12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产成品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同比分别下降3.30%、0.61%和0.72%,降幅较1-11月均有所扩大,反映12月份企业在产销衔接效率和效率方面进一步放缓。经济效益方面,行业呈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1-12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25.26亿元,同比增长4.42%,较1-11月回落1.5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32.70亿元,同比降低16.49%,降幅较1-11月扩大6.83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4.25%,同比降低1.06个百分点。行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大幅上升,1-12月,1716家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亏损户数为532户,亏损面31.00%,较2021年同期扩大12.0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35.0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9.90%。

  2022年,受国际动荡局势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波动,印染行业在成本端承受较大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能源价格上涨11.2%,原材料价格上涨10.3%,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叠加内需消费不足,行业利润空间受到明显挤压,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加大。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22年1-12月,我国印染八大类产品出口数量292.28亿米,同比增长5.31%;出口金额313.46亿美元,同比增长9.06%;出口平均单价1.05美元/米,同比提高3.56%。2022年,我国印染八大类产品出口创2011年以来新高,其中合成长丝织物出口214.57亿米,同比增长11.17%,对拉动印染行业出口增长贡献大。从增速来看,印染产品直接出口增速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上半年整体维持了较高增速,7月份开始增速逐步回落,12月份达到年内低点,反映出国际市场需求在逐步收缩。

  从出口市场来看,东盟仍是我国印染八大类产品出口最大的市场,2022年我国对东盟出口印染八大类产品69.07亿米,同比增长14.06%,占出口总量的23.63%,占比较2021年提高2.18个百分点。与印染产品整体出口“量价齐升”不同,2022年我国印染行业对东盟出口呈现“量升价跌”态势,出口单价同比降低1.47%,主要是受对越南和菲律宾出口单价下降拖累影响。1-12月,我国印染八大类产品对越南和菲律宾出口数量占对东盟出口总量的43.29%,出口单价分别下降4.22%和11.11%。

  总的来看,2022年对印染行业来说是充满考验的一年,面对诸多超预期因素冲击,行业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克服困难挑战,彰显出行业发展的韧性与活力。展望2023年,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将呈现新的变化。国际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给我国印染行业外贸出口带来较大压力,在2022年较高基数的背景下,2023年出口规模将呈现收缩趋势;国内方面,随着我国相关防控进入新阶段,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和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拓展,在国家稳经济促消费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居民消费信心将得到改善,内需消费市场有望逐步恢复,消费将成为拉动行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新时代,大众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文化消费的需求更为活跃,行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将进一步增强。行业企业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以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

  公司处于纺织行业的中游,主营业务为生产、加工针织、机织色布、漂染、纺纱、染纱、印花加工,销售自产产品;从事环保设施运营;从事货物或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等;

  以上产品主要作为制作各种童装、运动服、内衣和外衣的面料。公司定位于中高档产品市场,主要市场和客户集中在福建省,并辐射至全国。公司产品中70-80%以服装形式间接出口至港台、中东、欧美和日本等市场。

  公司涉足的织造和染整业务是纺织业产业链的中间环节,最终为服装业提供针织染整面料(主要为各种童装、运动服、中高档T恤和内衣生产厂家提供面料),存在一定的季节波动性,因公司定位于中高端产品市场,以品牌单和中高端校服为主,全年运行比较平稳,季节性波动不是特别大。

  原材料采购:公司生产所用的原辅材料主要是棉纱和染化料。公司制定有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及合格供应商名录,物资采购部门根据物资需求计划采取招标、询价等方式实施采购;为维持正常生产,公司需要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安全库存,特别是棉纱、染料、助剂等原辅材料。为保证原辅材料质量和交货期,公司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以严格的供应商筛选体系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并逐步引进了竞争机制,对原辅材料比质比价,降低采购成本。

  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经营模式,由销售部门根据销售计划或客户订单将生产计划下达至生产部门,实行按单生产;公司的业务主要由两部份组成:一是织造业务,即通过自行采购和接受客户委托的原料,经过针织和染整后制成针织光坯布,自行销售或收取加工费;二是染整加工业务,即接受客户委托,将客户提供的棉纱或坯布加工为光坯布并收取加工费。

  生产经营过程中,公司逐步加强自有品牌业务的经营,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并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吸收专业人才,不断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同时加强与上下游的联系,根据需求信息和流行趋势,通过订单模式掌握产量和库存,提高高档次、高品质、功能性、环保性面料业务的比重,强化产品的适销性和赢利能力。

  为贯彻新时代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纺织行业数字化升级,公司近年来一直专注于纺织印染行业如何从传统管理转型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创新升级。公司新厂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为整体规划,联合了国内外知名科研设计院、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全面引进国内外先进高端装备、技术和工艺,建立贯穿式、系统性的管理模式,将在整体装备技术上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打造纺织印染行业智能化、绿色化的数字工厂。报告期内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如下:

  1.1“三星级”绿色工业建筑:依据国家《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进行规划设计;采用BIM三维仿真技术对工厂建设全过程进行三维仿真模拟,实现建设施工与设计一体化;建成全国纺织印染行业及福建省率先整体达到“三星级”绿色工业建筑认证标准的工业项目;入选了国家工信部“2019年国家第四批绿色工厂”、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19年福建省第一批绿色工厂”;

  1.2智能立体仓储系统:委托国内知名的自动化集成公司规划设计并承建智能立体仓储系统;从材料入库至成品出库全流程,实现自动包装、机械手自动分拣、分装、AGV无人叉车、自动运输等全系统无人自动化24H封闭式运作管理,打造“黑灯工厂”;建成全国纺织印染行业首个整体实现产线联动的立体化智能仓储系统;目前正在探索规划5G+AGV车间智能物流管理系统,通过5G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对车间布车的精准定位,结合智能排产系统可实现对车间物流的智能调度及实时无人调配,提高车间物料流转的速度及准确率,有效提升工厂的运转效率;

  1.3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建成国内首个采用柔性支架技术搭建的工厂屋顶太阳能分布式光伏项目,屋面覆盖率达到约80%,每年发电量约600万度,全部用于生产,大大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又能降低车间温度、提高工人生产环境舒适度;引进废水、废气余热回收及净化系统,实现生产系统、污水热能、烟气热能、空压机热能、蒸汽余热等全系统热能的回收与利用,有效降低生产过程的能耗及碳排放;基于以上,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整个厂区的能源数字化管理系统,将实现公用工程与生产系统水、电、汽、空压气等能源数据自动化采集、分析、管理与应用,实现全部能源的数字化管理;

  1.4智能染色中控系统:生产车间全部采用智能节能型生产设备,通过中控自动化系统来进行管理;目前正在引进国外先进的专业智能化色彩配方管理系统、自动排产系统、自动称料加料系统等,将组成一个庞大的综合生产控制系统,为实现染色直通车目标奠定基础;

  1.5污水处理系统:以高标准建成日处理能力1.3万吨的新污水处理厂,引进智能微孔曝气系统、自动反冲洗流沙过滤系统、自动加药控制系统、节能磁浮鼓风机系统、在线中控管理系统、生物除臭系统以及双膜法中水回用等先进工艺及装备系统,有效提升了污水处理效果,降低了处理成本;实现污水处理指标全面优于国家排放标准,中水回用率将达到50%以上;

  1.6数字凤竹管理平台: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数字凤竹管理平台系统,覆盖财务、营销、物控、生产、技术、人事、信息七大板块,完成后将实现管理可视化,通过准确完整的数据分析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2.1涤棉针织物染色免还原清洗关键工艺技术开发:传统涤棉染色需要先进行前处理、再染色、然后还原清洗多个单独的工艺步骤,全流程生产时间长、操作复杂、工艺能耗大,新工艺开发了直接染涤再降温氧漂,取消还原清洗的工序步骤,利用工艺的互补性、相容性,工艺全程减少了4~5道工序,大幅度缩短了生产时间、节省了水电汽成本;大幅度降低了电导率、COD,降低了污染排放,减轻了污水处理负荷,达到了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效果;

  2.2吸湿速干防爆孔面料生产工艺技术开发:通过新产品开发,产品吸湿速干性能优良,防爆孔性能好。攻克了订单的品质难关,提高了产品的各项功能性和附加值,提高了品质和客户满意度;

  2.3SORONA纤维系列产品开发:SORONA纤维是一项突破性的新型生物基聚合物解决方案,其核心原料来自每年可重复生长的植物,不仅具有符合国际潮流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主题,而且具有多种功能纤维的优良特性;

  2.4瑜伽面料、凉感面料(凉感聚乙烯/锦纶皮芯纤维面料):以凉感聚乙烯/锦纶皮芯纤维为主要原料,与锦纶6、微孔涤纶棉、棉、粘胶等纤维,通过交捻、交织、色织、针织、原液着色、筒子染色、套染、多功能后整理等加工组合技术,开发具有凉感舒适亲肤、吸湿速干、抗菌防臭、柔软悬垂、色彩亮丽等风格特性的服饰产品,包括瑜伽运动服、泳装、家具休闲运动服等;

  2.5涤棉一浴染色节能减碳创新工艺技术开发:一浴化和复合化是现代染整加工的重要发展趋势,具有节能、省水,提高生产效益和低污染等特点。目前公司在涤棉针织物染色工艺技术创新项目方面取得突破和成功,一是开发了针对涤/棉染色一浴,将传统的染涤和染棉两个单独的工艺合并为一浴;二是涤/棉前处理染涤还原清洗一浴,将传统前处理和染涤后的还原清洗合并为一浴;三是涤/棉染棉后处理清洗短流程工艺的开发,减少一次传统的保险粉的还原优化,由传统的1:8~10的染色浴比,降低至4~5的低浴比。通过涤棉染色新工艺的创新开发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降低了碳排放,达到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6聚乳酸玉米纤维面料及其关键生产工艺技术开发:聚乳酸玉米纤维面料是以可再生的玉米壳等为原料,该面料的开发解决了聚乳酸玉米纤维在染整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耐高温、不耐强碱、易泛黄、易分解、易折痕及染色上染率低、易染花等瓶颈难题,确保面料纤维不受损伤、染色颜色、布面风格、各项染色牢度效果以及品质性能效果,质量优良、档次高。该产品的开发适应当前生态环保形势要求,促进了针织纺织可回收、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2.7高浓染色残液零排放与盐资源回收项目:为响应国家“减污降碳,资源再生”号召,公司正与国内专业院校及相关单位联合合作引入高浓污水盐萃取回用技术,将高盐高浓度残液实行前端分离出残余染料,采用络合萃取-膜耦合技术,将盐水和高浓染料分离开,生产中加入的盐可回用到染色工段再利用,分离出的高浓水解染料无公害处理处置,实现盐和中水的部分循环利用,进一步从源头治理实现清洁生产,同时有效降低了污水的电导率及色度等各项指标。该技术将实现减少生产用盐量、减轻污水处理负担、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提高中水回用率、减少中水回用膜反洗次数、提高膜使用寿命等,进而提高生产效益。

  2022年,完成7件发明专利申报工作;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11件。

  2022年,主持起草:国家标准1项(征求意见中);参与起草:已正式发布的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正在制定、征求意见或报批中的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7项。

  ③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2年度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试点示范场景”(2项入选);

  ⑤获得福建省工信厅“福建省2022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场景”、“福建省2022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福建省2022年度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福建省纺织鞋服企业‘白名单’”;

  ⑨获得晋江市平安建设领导小组“2021年度‘六守六无’五星级平安企业”。

  ①《印染节能减排工艺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明创新,荣获“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金奖”;

  ②《功能性吸湿速干环保针织面料》发明创新,荣获“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金奖”;

  ③《牛奶蛋白亲肤柔软抗静电环保面料》发明创新,荣获“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金奖”;

  ④《玻尿酸亲肤面料及其生产工艺技术开发》获得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一等奖”,《涤棉免还清洗节能染色工艺技术开发》、《抗菌抗病毒针织面料及其生产工艺技术开发》及《安泰贝抗菌粘胶面料的开发》获得“二等奖”、《涤棉深色免中定短流程生产工艺技术开发》及《冰氧吧面料的开发》获得“三等奖”。

  报告期内,公司合并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14,858.38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30,195.59万元同比减少15,337.21万元,减幅为11.78%。公司实现营业利润人民币2,694.03万元,较同期9,176.08万元同比减少了6,482.05万元,减幅为70.64%。公司实现净利润2,607.27万元,较同期7,319.47万元下降了4,712.20万元,下降比例为64.38%。净利润的下降主要系市场行情影响出口业务收入未能达到预期从而导致销售收入的下降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纺纱业务利润较去年大幅下降。

  截止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05,773.42万元,较期初减少2.61%,总资产的减少主要系应收账款和使用权资产的减少。公司净资产84,267.12万元,较期初增加0.86%。净资产的增加主要原因是净利润增加及分红的影响。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有太多的始料未及、猝不及防,受地缘政治冲突持续深化、大国博弈、原料价格波动、货运价格高涨等多重因素持续影响,全球生产和物流遭受阻隔,国际市场增长动力趋弱、国内需求不振,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预期转弱、需求收缩、供给冲击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挑战。报告期中国纺织行业在变局与危机中迎难而上、表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活力,在稳定经济发展、平衡国际收支、创造就业空间、促进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未来行业仍面临格局调整和新时代背景下的多重影响。具体如下:

  ①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出现了明显的“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进一步抬头,“筑墙”、“脱钩”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国家的经贸政策开始趋于保守,更加关注短期利益、当前利益。国家间的经贸往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的合作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阻隔。资源民族主义的冒头,在全球资源能源供需缺口较大的情势下,一些资源富裕国家,开始通过资源国有化、增加资源税收、禁止出口等方式加强贸易干预。上述行为正在影响全球产业的健康发展。

  ②地缘政治冲突已深刻影响全球贸易格局和供应链合作。2016年到2022年1~10月,中国在美国服装进口总额中的占比已从35.8%降至22.2%,而越南、孟加拉国的占比则分别从12.4%、6.0%上升至18.4%、9.7%。区域、双边贸易协定的发展也在加速产业格局的重塑。面对这种趋势,我们既要引导产业强化与传统市场的经贸合作,也要不断拓展自身对国际贸易投资地域的研究范围,引导企业积极开拓中东、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

  ③作为世界纺织大国,目前我国纺织工业绝大部分指标已达到甚至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科技创新已经从“跟跑、并跑”进入“并跑、领跑”并存阶段;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创新、中国质量、中国品牌、中国效率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正视与尊重,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力量,时尚话语权、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显著增强;未来随着我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中国纺织行业优化供应链布局将赢得更多主动作为空间;同时贸易便利化、人民币国际化等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也将为纺织行业开辟多元国际市场提供支持。

  ④发达国家技术研发和品牌优势、贸易保护以及越南、印度、孟加拉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群体性崛起,使得分工格局和贸易格局发生改变;未来,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的双重挤压对中国纺织行业的国际化战略仍有阻碍。

  2、双向循环仍是未来市场布局的核心逻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仍是行业的空间所在、器量所在。

  从国内看,内需市场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我国市场空间巨大且富有韧性,展现出强大的消费引领力,我们要把满足国内市场作为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供给的质量、效率与层次,以国内市场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从全球看,虽然国际市场如欧美等主要消费市场开始缓慢回暖,但受国际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全球贸易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但贸易区域化的发展为我国国际贸易打开了新空间,2021年中国与其他RCEP成员国和地区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为987.6亿美元,占行业对外贸易比重的28.7%,高质量的贸易协定将有助于巩固我国的外贸基本盘。

  3、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作为通用性、基础性支撑的属性日渐突出,且数字经济的重心已经从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迁移。就纺织服装行业而言,与流通领域相比,产业的应用场景更为复杂。从原料生产、纺织染加工再到流通与服务,不同环节关注的问题、提出的诉求都有很大差异。万物互联的时代,数字经济的发展与行业紧密关联,碰撞与融合中孕育着机遇与发展。

  4、技术创新:世界经济正加快构建在信息基础设施之上,全球生产和生活方式、创新和发展范式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深度转变,这要求企业必须加快智能转型,将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好应用于业务中。随着高端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国纺织业也将面临技术改造和智能制造的挑战,平衡好传承与创新至关重要。未来,中国纺织行业仍将以技术为主导,以数据为基础,迎接新一轮的优势劣汰。

  5、绿色环保:当前要素资源正以指数级的速度向绿色经济聚集,全球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投资体系等都向着绿色方向转变,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然选择;同时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随着“绿色制造”、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先进技术在行业中的推广与应用,“绿色制造”已成为近年来产业变革的核心之一,许多龙头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中国纺织行业仍将加快推动绿色化,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生产,构建起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打造绿色制造体系。

  6、标准化的推进: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吹响了全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集结号。纺织标准化是我国工业与通信业标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全面启动和参与了整个改革进程。2020年1月7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发布了447项行业标准,其中包括《针织休闲服装》、《婴幼儿针织服饰》等55项纺织行业标准;2020年4月16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发布了656项行业标准,其中包含《纺织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等45项纺织行业标准;2020年12月9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35项纺织行业标准;批准12项纺织行业计量技术规范。2022年行业制定并发布国家标准29项,行业标准105项,中国纺联团体标准44项。未来,预计国家标准改革与标准国际化的进程还将不断推近。

  7、大品牌消费升级:随着新时代消费理念的变化,中国纺织行业市场的集中化程度可能会不断提升,大品牌和消费升级趋势渐显。未来,中国纺织行业应发掘根植于实体经济的优秀自主品牌,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三品”战略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构建完善的品牌消费平台,并适时构建品牌消费资源数据库。

  2023年,公司将继续立足于针织印染主业,匠心打造优质面料产品,同时秉着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理念,稳步向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制造发展,加快创新升级,利用智能、绿色技术,将安东新厂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印染工厂,将传统印染行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印染行业的标杆。

  1、把握国际局势动态、行业发展趋势,加强宏观战略意识和危机意识,做好前瞻性判断,保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2、在法人治理方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优化制度建设和工作流程,为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创造良好管理环境;

  3、在生产质量方面:继续完善生产质量管理制度,规范落实生产细节,从严管控产品质量。生产运营上,加强现场管理,加强对安全生产、环保等风险点的监控,同时做好能源管理工作,实现减碳、节能降耗目标;加强产品质量流程管理,保证产品的合格率,做好产品质量服务;

  4、在市场营销方面:坚持品牌经营,提高面料品牌知名度;加强产品价格管理,完善产品价格核算体系和执行力度,实现与市场环境变化同步动态管理;加快新市场培育,加快培育校服面料市场,形成校服、童装及其他面料三足鼎立形态,与老客户形成长期稳定关系,同时积极开拓新客户;提升海外市场份额,加强对海外市场的开拓,以重点大客户为公司出口业务的主要增长点,同时开发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海外客户,提升公司出口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加强上下游产业信息互通,根据市场需求信息和变动趋势,调整市场策略,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以应对市场变化,同时不断完善和创新营销模式,建立多层次的销售渠道

  5、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强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保持技术投入持续增长;丰富技术创新手段,推动与行业研究机构的技术合作项目;持续淘汰落后设备,引进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设备,通过设备改造和更新换代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改进生产工艺,规范生产流程,同时做好检验检测、品质认证与国际标准接轨等;积极申报国家及省市技术创新项目,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团体等技术标准制定工作;

  6、在绿色环保方面:严格履行国家各项环保政策,持续加大环保设施投入,采用治污减污、节能降耗技术,推行清洁工艺生产流程和废水回收利用,使污水处理等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颁布的环保标准;

  7、在财务管理方面:加强成本控制,做好节能降耗,控制水、电、汽、染料、物料的消耗;加强费用控制;加强对外投融资管理,继续保持与多家银行的合作,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融资租赁贷款等,降低投资风险和资金成本;加紧应收账款回笼,保持现金流的稳定健康,保证公司的日常资金需求;加强重大资产项目风险管理;利用金融工具降低外部影响,防控汇兑等金融风险;

  8、在人力文化建设方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全员劳动效率;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建立稳定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增强企业正能量,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重视员工利益,形成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提升公司整体专业技能水平,加大对员工的文化和技术培训力度,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晋升空间、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优化公司薪资结构,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方法,鼓励员工积极创造价值;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让员工有归属感,在企业生根、开花、结果。

  2023年公司将积极维护现有经营成果,积极拓展各项业务,提升市场占有率;以品种新、质量高、服务优、成本低、交期准为专业基础;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缩短产品交期;加强中高端产品创新研发,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推进设备升级换代,加强能源管理,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紧盯棉花价格相关信息、积极争取棉花配额,降低采购成本,设定合理的用棉、配棉结构,减少国内外棉价差对公司产品成本和竞争力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外部挑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努力减少各种不利因素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积极推进新建项目进展,严控项目风险。

  1、外部形势诸多不确定性影响:报告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资源民族主义的冒头,全球生产和物流遭受阻隔,国际市场增长动力趋弱、国内需求不振,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纺织行业发展面临较多阻碍;2023年外部形势的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依然存在,公司仍需面临大国博弈、地理政治学冲突、行业预期转弱、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等对市场带来的严峻挑战。

  公司生产所用的原辅材料主要是棉纱、染化料、助剂:报告期上半年:国内受极端天气、加工率低、公检速度慢、运输难、出口景气等因素影响,国外受美棉主产区旱情等影响,上半年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国内纺织制造企业业绩整体承压;下半年国内方面:受库存集中到货叠加终端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内棉价格大幅下跌;国外方面:随着美棉主产区旱情好转和USDA上调美棉产量,叠加美联储加息落地导致棉花需求预期下降,外棉现货价格走低,11月以来随着通胀预期触顶叠加印度棉大幅减产、外棉止跌回升。

  328棉价指数从1月4日22207元/吨上涨至2月19日的22963元/吨随后一路下跌至12月7日的14887元/吨(下跌了8076元/吨,其中6-7月波动尤为剧烈累计下跌5701元/吨,7月14日单日最大跌幅为807元/吨),期末收在15046元/吨;

  229棉价指数从1月4日22781元/吨上涨至2月15日的23422元/吨随后一路下跌至12月5日的15218元/吨(下跌了8204元/吨,其中6-7月波动尤为剧烈累计下跌5809元/吨,6月27日单日最大跌幅为729元/吨),期末收在15358元/吨;

  527棉价指数从1月4日20510元/吨上涨至2月15日的21142元/吨随后一路下跌至12月7日的13432元/吨(下跌了7710元/吨,其中6-7月波动尤为剧烈累计下跌5565元/吨,6月27日单日最大跌幅为796元/吨),期末收在13527元/吨;

  未来随着一些不可持续因素缓解、新时代下国际订单的调整等,棉价走势面对复杂的内外棉花市场形势仍具有较多不确定,公司仍可能面临“国内外棉价差价波动”、“原辅材料成本波动”等的不确定性对面料成本可能带来的风险。

  公司生产所用的主要能源是天然气、电力、蒸汽、水;受经济转型和能耗双控等影响,近几年国内各地一度出现大规模限产限电现象,能源成本及能源价格所有波动,未来公司仍可能面临能源价格波动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

  2022年,受主要经济体“高通胀”“紧货币”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美元指数创二十年新高,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国际货币相继创下近二三十年来新低,报告期全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汇率年初收在6.37,年底收在6.95的位置,全年总体贬值9.11%,在全球主要货币中表现相对稳健。全年看,人民币兑美元最高升在6.31,最低贬在7.32,最高点和最低点大概是1.01元的差别。未来全球不稳定不确定性的因素依然较多,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可能还会存在,可能会加大中国外汇市场的波动,公司仍可能面临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和收益水平等的影响。

  4、环保压力: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形势紧迫性凸显,我国已制定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对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形成刚性要求;同时以减碳为重点,绿色规则出台和制定更加活跃,并开始影响产业的成本结构与竞争优势;同时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随着“绿色制造”、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先进的技术在行业中的推广与应用,环保法律和法规和环境治理要求更加严格,未来公司仍将面临较大的环境监管及环保成本等压力。

  5、安东新厂初投产加上安阳项目尚处投建期,2023年公司可能还将面临项目运营不达预期、项目投资管控风险以及财务费用等增加的风险。

  为此公司关注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政策,时刻做好应对准备;将紧盯棉花价格相关信息、加大争取棉花配额力度,降低采购成本,设定合理的用棉、配棉结构,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竞争力;从市场需求变化入手,充分挖掘公司潜力,加强市场的开发和培育,不断完善和创新营销模式,建立多层次的销售渠道;持续关注人民币汇率走势,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来降低人民币波动对利润的影响;继续加大绿色技术研发,保持环保指标达标;继续保持与多家银行的合作、开辟多种融资渠道,来保证公司的资金需求,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建立稳定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优化用工成本;做好检验检测、品质认证等与国际标准接轨等;加强新建项目风险管控等。


上一篇:新疆臻彩印染:数码印花生产线正式投产 下一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绿色转型跑出“加速度”

© 2015 ob体育最新官网入口 tech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22465号-1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区唐山路19号 电话:0631-56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