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产品展示 交钥匙工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中国能源报-人民网

来源:ob体育最新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8-28 10:05:28

  本报讯6月11日凌晨1点16分,泰州调相机工程1号机成功并网调试。这是国内第二个直流特高压受端调相机工程,也是华东地区首台特高压调相机。

  调相机是特高压换流站配套工程,根据安装的地方不同分为送端调相机和受端调相机,能够及时提供大容量动态无功,对于保障特高压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据悉,国内直流特高压首台受端调相机工程于2018年2月在湘潭换流站投运。此次并网的泰州调相机工程属于内蒙古锡盟-江苏泰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配套项目,是国家电网公司首批八个应用新一代调相机的工程之一。该工程于2016年7月27日核准,同年8月18日开工,共建设2台300兆乏调相机。

  目前江苏省内四座换流站正在加装调相机,分别为±800千伏泰州换流站、±800千伏南京换流站、±800千伏同里换流站、±500千伏常州(政平)换流站。目前,泰州、南京调相机已分别进入并网调试和分系统调试阶段,政平、同里调相机正处于土建阶段。江苏电网“强直弱交”,调相机能够有效解决特高压直流入苏后,江苏电网无功支撑能力不够的问题,对提升江苏电网区外来电消纳能力,维持江苏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

  为保障泰州调相机顺利并网,省工程咨询公司(建设分公司)协同各参建单位一起努力,克服了施工环境复杂、工期紧等重重困难,打破常规,周密部署,结合电源与电网工程管理经验,创新施工组织及调试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建设管理、监理工作,圆满完成泰州调相机工程1号机各项建设任务。

  据介绍,下一步,1号调相机组将进行停机整改并计划于7月投入运行,2号机组计划于7月底投入运行。

  本报讯记者李倩报道:如何利用化石燃料而不排放二氧化碳是我国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日前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朱维群教授提出一种不同于现有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CCUS)的化石燃料环境友好工业路线。

  该路线可在二氧化碳产生时直接将其转化为固碳量最高的产品三嗪醇,从而使化石燃料的物质和能量全部得到利用,进而实现零碳排放。

  据介绍,该路线的关键工艺技术已在山东的化工厂进行了中试。根据结果得出,该技术路线在实际应用上完全可行,且可实现零碳排放。“年产能30万吨合成氨装置每年约排放58万吨二氧化碳,若在此基础上继续合成三嗪醇,可以建立年产66万吨三嗪醇的装置,理论计算每年排放二氧化碳量为负16万吨。而且,在现有工业装置基础上投资三嗪醇生产装置,成本不过几千万元,远小于当前碳封存项目的几亿元投资。”朱维群说。

  本报讯6月11日凌晨1点16分,泰州调相机工程1号机成功并网调试。这是国内第二个直流特高压受端调相机工程,也是华东地区首台特高压调相机。

  调相机是特高压换流站配套工程,根据安装的地方不同分为送端调相机和受端调相机,能够及时提供大容量动态无功,对于保障特高压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据悉,国内直流特高压首台受端调相机工程于2018年2月在湘潭换流站投运。此次并网的泰州调相机工程属于内蒙古锡盟-江苏泰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配套项目,是国家电网公司首批八个应用新一代调相机的工程之一。该工程于2016年7月27日核准,同年8月18日开工,共建设2台300兆乏调相机。

  目前江苏省内四座换流站正在加装调相机,分别为±800千伏泰州换流站、±800千伏南京换流站、±800千伏同里换流站、±500千伏常州(政平)换流站。目前,泰州、南京调相机已分别进入并网调试和分系统调试阶段,政平、同里调相机正处于土建阶段。江苏电网“强直弱交”,调相机能够有效解决特高压直流入苏后,江苏电网无功支撑能力不够的问题,对提升江苏电网区外来电消纳能力,维持江苏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

  为保障泰州调相机顺利并网,省工程咨询公司(建设分公司)协同各参建单位一起努力,克服了施工环境复杂、工期紧等重重困难,打破常规,周密部署,结合电源与电网工程管理经验,创新施工组织及调试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建设管理、监理工作,圆满完成泰州调相机工程1号机各项建设任务。

  据介绍,下一步,1号调相机组将进行停机整改并计划于7月投入运行,2号机组计划于7月底投入运行。

  本报讯记者李倩报道:如何利用化石燃料而不排放二氧化碳是我国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日前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朱维群教授提出一种不同于现有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CCUS)的化石燃料环境友好工业路线。

  该路线可在二氧化碳产生时直接将其转化为固碳量最高的产品三嗪醇,从而使化石燃料的物质和能量全部得到利用,进而实现零碳排放。

  据介绍,该路线的关键工艺技术已在山东的化工厂进行了中试。根据结果得出,该技术路线在实际应用上完全可行,且可实现零碳排放。“年产能30万吨合成氨装置每年约排放58万吨二氧化碳,若在此基础上继续合成三嗪醇,可以建立年产66万吨三嗪醇的装置,理论计算每年排放二氧化碳量为负16万吨。而且,在现有工业装置基础上投资三嗪醇生产装置,成本不过几千万元,远小于当前碳封存项目的几亿元投资。”朱维群说。


上一篇:2024饼干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供需趋势分析 下一篇:【48812】新一轮农机置办与运用补助作业部署施行

© 2015 ob体育最新官网入口 tech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22465号-1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区唐山路19号 电话:0631-56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