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ob体育最新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8-25 06:47:25
2021年是中国建党100周年。100年来,在中国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抚松人在祖国的边陲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参乡大地上艰苦奋斗,辛勤耕耘,奋力开创着强农村美富农的多彩新生活。全县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呈现出农业经济突破性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越来越富裕的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总体面临着生产落后、产能低、生产工具简陋以及农民文化低等现状。抚松县是边境县,境域辽阔,耕地少,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耕地中山坡地占40%以上,农业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在农村出台;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党的十八大”指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抚松县农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
(一)农业产值显著攀升。1949年,抚松县农业总产值为0.06亿元;1978年达到0.4亿元;1988年达到2.1亿元;1998年达到7.4亿元;2008年达到19.7亿元;2020年达到41.7亿元,2020年农业产值分别是1949年和1978年的695.0倍和112.7倍,年均分别增长9.7%和11.9%。其中,农业产值28.5亿元,分别是1949年和1978年的662.8倍和105.6倍,年均分别增长9.6%和11.7%;林业产值4.8亿元,是1978年的177.8倍,年均增长13.1%;牧业产值7.5亿元,分别是1949年和1978年的2884.6倍和163.0倍,年均分别增长11.9%和12.9%;渔业产值0.5亿元,分别是1949年和1978年的5000.0倍和23.8倍,年均分别增长12.7%和7.8%。2020年从事农业有关人员人数为3.3万人,占乡村人口总数的41.9%,比1958年增加1.4万人。
(二)粮食产能逐步的提升。1949年,抚松县粮食播种面积为11771.9公顷;1978年为12851.5公顷;2011年为16945.0公顷。1949年,粮食总产为21654.0吨;1978年达到36674.5吨;2011年达到74000.0吨。进入“十三五”时期,抚松县认真贯彻国家“目标价格补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和“农业生产轮作补贴”等农业支出保护补贴政策,促进了粮食产能的进一步提升。2019年,抚松县粮食播种面积为19013.0公顷,粮食产量为88002.0吨,与2016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4.2%和0.4%。其中,玉米播种面积为10177.0公顷,产量6.83万吨,与2016年相比年均分别下降1.7%和1.2%;大豆播种面积为8633.1公顷,产量1.9万吨,与2016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13.6%和7.9%。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9155.7公顷,产量为82624.5吨,分别是1949年的1.6倍和3.8倍。其中玉米播种面积为9925.0公顷,产量为64815.1吨,分别是1949年的1.4倍和3.6倍;大豆播种面积为8966.0公顷,产量为16875.3吨,分别是1949年的3.0倍和4.9倍。
(三)人参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抚松县是中国著名的“人参之乡”。一直以来,抚松县以“突出人参资源优势引领乡村产业振兴”为主题,全力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谋划产业崛起,人参产业实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掌握的人参产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6年,人参产业做货面积为898.0公顷,产量为1.1万吨,产值达到18.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7%。全县人参种植户占农业总户数的15%左右,人参产业的收入占农业收入的80%左右,占总可支配收入的40%左右,广大人参种植户收入带动了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2019年,抚松县县域内人参留存面积1039.0公顷,比2016年增加141.0公顷,年均增长5.0%。2020年人参产量达到1.2万吨。全县共注册人参业户1921户,人参企业近800户,合作社300余个。
(四)特色农业蒸蒸日上。多年来,抚松县立足本县资源优势,全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取得长足发展,在农业经济格局中占据逐渐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全县范围特色农业产业主要包含:蓝莓、黑果花楸、灰苏子、蒲公英、五味子、食用菌、草莓、西瓜、香瓜、天麻、贝母、当归、灵芝、党参以及其他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品种繁多。特色畜牧业主要品种有:林蛙、野猪、土笨猪、藏香猪、山羊、鹿等。另外,抚松县引进多家技术成熟、资金雄厚的有名的公司落户,全力发展特色经济新作物,农业结构得到了逐步优化,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同时,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大户+农户”等新型发展模式,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快了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2020年,全县食用菌、松子、草莓和黑木耳等主要特色产品产量分别为4068.0吨、4434.0吨、221.7吨和3287.0吨。蓝莓基地达到1080.0公顷,产量达到2216.0吨,抚松慢慢的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蓝莓之乡”。
(五)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1963年,抚松县农业生产耕作机械中有农用拖拉机6台(216马力)、机引农具4部;农用排灌机械中柴油机8台(391马力)、电动机1台(32马力)、农用水泵1台;收获机械中有机动脱粒机1台;农产品加工机械中碾米磨面机3台、加工动力机械1台(60马力);运输机械中载重汽车2辆(120马力)、挂车5辆;牧业机械中饲料粉碎机1台;半机械化农具中人力脱粒机2台、胶轮大车206辆、铁木轮大车548辆、手推手拉车174辆。据农业普查结果为,2016年,抚松县农田水利设施中能正常使用的机电井数量43个、排灌站数量30个、可灌溉用的水塘和水库3个。玉米机械化播种面积12739.1公顷,机耕面积2324.0公顷,占比18.2%;机播面积1010.0公顷,占比7.9%;机收面积483.1公顷,占比3.8%。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数量中大中型拖拉机235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1151台、耕整机43台、旋耕机116台、播种机159台、排灌动力机械191台、联合收获机15台、机动脱粒机249台、饲草料加工机械187台、果树修剪机2台、内陆渔用机动船4艘。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很明显的成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个村庄就是一段历史。建党10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抚松县的一个个村庄都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发展着,变化着,充满生机,凝聚希望,紧跟伟大的新中国的前进步伐走过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全面展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农村交通设施日益完善。历经百年,抚松县农村交通实现了从单一的小土路到村村通水泥路或柏油路的巨变。2020年,抚松县14个乡镇中,有高速公路出入口的乡镇8个,有火车站的乡镇5个,分别占乡镇总数的57.1%和35.7%;130个村全部通公路,通公共交通的村123个,所占比重为94.6%;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为87个,占比66.9%;从通村主要道路路面类型情况看,水泥路面的村111个,柏油路面的村17个,所占比重分别为85.4%和13.1%。
(二)农村里的生活设施显著改善。2020年,抚松县共有130个村,全部村通电和电话;全部村通宽带互联网;安装有线个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通自来水的村129个;饮用受保护的井水和泉水的农户12896户,占全部农户总数的54.7%;饮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的9859户,占全部农户总数的41.8%;生活垃圾全部集中处理的村129个,所占比重为99.2%;生活垃圾污水全部集中处理的村为28个,占比21.5%。
(三)农村教育医疗全面进步。2020年,抚松县14个乡镇共有幼儿园、托儿所88个;有小学32所,小学专任教师1308人,学生数11010人;所有乡镇有图书馆、文化站;3个乡镇有剧场、影剧院和体育场馆;有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的乡镇9个;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67个;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66个。从医疗情况看,14个乡镇有医疗卫生机构212个,有卫生室的村127个,床位数2266张,99个村有执业(助理)医师711人。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的重要论述为广大农民生活翻开了新时代的崭新篇章。一直以来,抚松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以发展惠民生,多举措促农增收,全县农民收入快速增加,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农民收入大幅度提升。1956年,抚松县农民收入为81元;1966年达到103元,收入的大多数来自为传统农业种植收入。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居民收入由1978年的120元,稳步提高到2020年的16327元,42年间增长136.1倍,年均增长12.4%。
从人均收入发展水平看,1980年,抚松县农民人均收入为125元;1990年接近500元,达到498元;1994年为1299元;2008年为5190元;2013年突破10000元大关,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856元,农民收入水平逐年增加。
从增长幅度情况看,1980年到1990年,抚松县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3.0倍,年均递增14.9%;1990年到2000年增长了4.8倍,年均递增19.2%;2000年到2010年增长了1.4倍,年均递增9.1%;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是2010年的2.3倍,与2010年相比实现了翻一番的小康目标。
从收入结构情况看,2020年,抚松县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实现4107元,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5.2%。其中,经营净收入为10192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2.4%;财产净收入为156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0.9%;转移净收入为1872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2.6%。通过数据能够准确的看出,跟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体系优化,尤其是第三产业的突起,使农民就业渠道更完善,收入来源日趋多元,收入结构一直在优化,经营净收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二)农民消费结构一直在升级。消费结构升级是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最直接体现。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动,抚松县农民劳动方式由单一转为多种,收入渠道增加,农村居民负担减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消费结构一直在升级。新中国成立初期到80年代,农民消费大多数都用在解决吃饭问题。90年代后,农民消费从生存型消费逐渐向发展型、享受型和品质型方面转变。
从居住情况看,70年代、80年代,抚松县农民居住的多数是茅草土房子和土砖泥结构的平房,现在多数农民家庭居住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有的还在城里购买了商品楼房,居住环境宽敞明亮、美观舒适。据普查结果为,2016年末,全县普查登记农户数量23563户,有自己的住房23345户。其中63.9%的农户住房为砖(石)木结构,比十年前提高7.5个百分点;砖混结构的占20.8%,比十年前提高11.1个百分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占3.6%,比十年前提高0.8个百分点;竹草土坯结构的占11.6%,比十年前下降19.6百分点。
从交通通信和耐用品情况看。过去,抚松县农民生活交通通讯信息闭塞。现在,网络连接世界,电脑、移动电话、家用小轿车和丰富多样的现代家用电器都进入寻常百姓家,农民消费结构逐渐丰富,消费品质慢慢地提高。据普查结果为,2016年末,抚松县农户拥有小汽车3384辆,比十年前增加11.7台/百户;摩托车、电瓶车11345辆,比十年前增加3.1辆/百户;淋浴器、空调和电表箱分别为1268台、174台和15716台,十年前的农户还没用淋浴器、空调和电冰箱;彩色电视机23775台,比十年前增加6.3台/百户;电脑7603台,比十年前增加30.7台/百户;手机48151部,比十年前增加127.5部/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彩电户数为23102户,占农户总数的98.0%,其中电视节目有线户;上过互联网的手机比重为49.0%;用互联网购物的户数为4428户,占农户总数的18.8%,其中普通户数4287户,规模用户141户。
从日常消费支出情况看。2020年,抚松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502元,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占总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70.4%。在消费支出中,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3810元,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3.1%;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215元,占消费总支出比重为10.6%;农村人均居民通信支出为1342元,占消费总支出比重为11.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33,农民生活富足安定平稳。
建党以来的100年,是抚松县“三农”发展成就辉煌的100年,也是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100年。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是抚松“三农”快速的提升的有力证明,记录着抚松县广大农民在广袤田野上辛勤劳作的汗水和智慧,记录着抚松“三农”发展走过的平凡朴实的闪烁光芒的一步步,记录着抚松“三农”走过坎坷实现蝶变获得新生的伟大历程!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扬帆。100年勠力同心,100年沧桑巨变。抚松县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张张美好蓝图在参乡大地化为实际,一个个美好愿景在参乡农家变为现实,全县“农业”“农村”“农民”进入了新时代。站在建党百年的新起点展望未来,抚松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奋力书写抚松“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新篇章,努力在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 2015 ob体育最新官网入口 tech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22465号-1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区唐山路19号 电话:0631-5661516